logo

高级搜索

简介

颜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位的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五。在福建排名第四十六位。台湾排名第四十三位。

渊源

1、出自姬姓

陆终之后。据《陈留风俗传》、《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黄帝之孙叫颛顼,颛顼之玄孙陆终,陆终生有六子,第五子曰安,曹姓(祝融八姓之一)。安裔孙挟,周武王时封于邾(故城在今山东省滕州东南),建立邾国,为鲁附庸国。邾挟之后,至于夷父,字颜,又称邾颜公。邾国被楚国灭掉后,颜公的支庶子孙有人以祖父的字为姓,称颜姓。

《元和姓纂》记载:“颜氏:颛顼之后。陆终第五子曰安,为曹姓。裔孙挟,周武王封邾。至武公,字颜,《公羊》谓之颜公。子孙因以为氏。”

颜真卿《唐故通议大夫薛王友柱国颜君碑铭》曰:“其先出于颛顼之孙祝融,融孙安为曹姓。其裔邾武公名夷甫,字颜,子友,别封郳为小邾子,遂以颜为氏,多仕鲁为卿大夫。”

颜师古《颜氏姓考》:“颜氏本出颛顼之后。颛顼生老童,老童生吴回,为高辛氏火正,是谓祝融。祝融生陆终,陆终生六子,其五曰安,是为曹姓,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为鲁附庸。邾武公名夷父,字曰颜,故《春秋公羊传》谓之颜公,其后遂称颜氏。齐、鲁为盛族。孔子弟子达者七十二人,颜氏有八人焉。”

《左传》“鲁伐邾,取訾娄”,即孔子所生之陬邑。这与《辞海》所解,曹姓 建都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鲁国曲阜原是邾国曹姓颜氏的故地,后被鲁占领,鲁国为了控制颜氏的人才不被流失,故封颜氏仕鲁为卿大夫。

2、出自姬姓

起源于春秋时鲁国公族,是周公旦长子伯禽之后。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颜氏“出琅琊,本自鲁伯禽,支庶有食采于颜邑者,因而著族。”周公的长子鲁侯伯禽被封于鲁。伯禽的子孙有人被封在颜邑,遂以封邑为姓,称颜氏。孔子的母亲徵在就是鲁国颜氏之女。《广韵•删》、《姓解•十五》的记载相同:“鲁伯禽支庶,有食采于颜邑,因以为氏。”

3、他族改姓而来

金时女真人完颜氏后改单姓颜;清满洲人姓,世居大凌河;今台湾省原住民、毛难、白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邾颜公(曹夷父,曹伯颜,邾武公)。

夷父。字颜,又称邾颜公,即位后称邾武公。黄帝孙颛顼帝的儿子叫做称,称的儿子叫做老童,老童生了重黎和吴回两个儿子,都担任过帝喾的火正,也就是所谓的祝融氏。其中吴回的儿子陆终有第五子名安(一名曹),后周武王兴师克纣,大肆分封诸侯,就把陆终五子安的一个叫做挟的裔孙,封于邾地,为邾国,即现在山东省邹城市东南的地方,最初是鲁国的附庸之国,后来传到夷父的时候,由于夷父的字为颜,《公羊传》就称他为颜公,后邾国被楚国所灭,颜公子孙便以王父字为氏,称颜姓。夷父被尊为颜姓的得姓始祖。

入闽迁徙

颜姓主源两支均发祥于今山东省境内。东汉时关门侯颜盛为避战乱,举家东迁至临沂,为首位离开曲阜的颜姓子孙。东晋后,颜含、颜之推等大批颜姓后裔在江宁等地做官、生活,形成了第二次大迁移。隋唐时,居高官的颜姓子孙中的一支云集长安,定居并修建宗庙,形成了第三次大迁移。至后周时,宗子归鲁,完成了第四次大播迁。北宋末,第五十代宗子颜尧随驾南迁,称南宗;颜昌领九支后裔留在曲阜,代宗子祭祀先祖,称北宗。

1、唐代,传至颜回三十七代孙颜师古开始发达昌盛起来,其子辈颜昭甫,孙辈颜元孙、颜惟贞,曾孙辈颜杲卿、颜真卿、颜旭卿、颜曜卿,玄孙辈颜君页、颜禺页、颜岂页,均有名于当世,或仕宦当朝,或书法造诣精深,或两者皆备,其中颜真卿更是大名鼎鼎。此支颜姓风光显赫一时,为世人仰慕。真卿四世孙颜弘,官金陵同州参军,长子诩为永新(今属江西省)令,次子普,五代末为泉州德化令,安家德化。普之长子泊迁永春卓埔,后子孙分居于闽南各地及江浙、四川等地。

又有永春《桃源颜氏族谱》、晋江《田头颜氏族谱》《瑶里颜氏宗谱》记载,颜姓入闽,始于始祖颜普、颜洎、颜潾,于后唐五代间自河南黄龙迳肇居归德场(今德化),宋初迁永春达埔。颜洎子三:颜仁郁、颜仁贤、颜仁貴。五代时颜仁郁为归德场长官,宦绩显著,入载《泉州府志》,喜吟咏,有数首绝句载入《全唐诗》;颜仁贤五代时仕闽为安溪三卿,安溪乌涂为其派系;颜仁贵为晋江少卿,由达埔再迁始安里,衍传桃源颜姓一派。

2、唐总章二年(669年),河南固始人颜伯矩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拓。其繁衍世系未详。

3、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后裔颜芳,字教先,其兄弟三人于唐元和年间领兵入闽。颜芳,五代时官德化令,生子颜仁郁、颜仁贵,子孙播衍各地,世尊颜芳为颜姓入闽始迁祖。

颜氏鲁国世系四十五世裔孙颜洎(787-860年),又称“芳”,江西永新人,登后唐(923-936年)武第,召为副元帅,约于唐大和年间(827-835年),任唐军副元帅,提兵十七万征平闽粤有功,封建德侯,居今德化县三班镇泗滨,也被尊为颜姓入闽泗滨始祖。后迁居福建永春达埔洋头,为颜姓入闽(一派)始祖,称桃源颜氏世系。颜洎传三子,长仁郁,字文杰,五代时出任归德场长官;次仁贤,字希圣,五代时为安溪主簿;三仁贵,字寿卿,五代时为晋江少卿。颜仁贵生六子,其第六子颜必和于宋祥符元年(1008年)自永春迁浯洲(金门)颜厝,为浯洲颜氏一世祖。

青礁颜氏,闽颜桃源世系六世颜慥,字汝实,号朴庵。于宋庆历四年(1044年)膺荐辟为漳州路教授,遂家于龙溪县青礁社(时属漳州龙溪县一、二、三都,现属厦门市海沧区),为颜氏肇漳和开基青礁派系始祖。颜慥生二子,长子维博,字以文;次子维约,字以礼。后裔迁居漳州市区西桥一带。传裔于今厦门、漳州一带。

《海澄县志》也有记载:颜慥,北宋恩贡,青礁颜氏肇基始祖。复圣颜子五十世孙,书坛泰斗颜真卿十一世孙,颜氏入闽始祖颜洎六世孙。颜慥被誉为“一世儒宗”。出了四个督抚及八个赏戴花翎的人,“一门三世四督抚 五部十省八花翎”。

4、北宋末期,由于康王赵构南迁杭州,有山东、河南省等地颜姓播迁江浙一带,如海州颜姓等。南宋末期,居于江、浙、闽、赣一带之颜姓人为避兵火,有迁两广、两湖之地者。如安溪《洋头颜氏族谱》载:宋代,其入闽始祖颜仁贵由广东迁入福建,后裔居永春上场。

5、据《泗滨志--龙浔泗滨颜氏族谱》记载,颜庀为鲁公颜真卿之四子,世居河南温县,仕唐为礼部郞,生子颜景茂,初试左率兵曹参军,后迁福州侯官(今福建闽侯境内)县令。颜景茂生子四:长子为两淛湖杭州通判,次子为淮南路庐州县令,三子颜芳,字教先,随父宦福州侯官县,为颜氏入闽开基德化泗滨始祖,四子为潮阳县主簿,先居同安三浦,后迁漳州岐山。

颜芳随父入闽,淡宦途,好山水,应金员外之聘为西宾,遂卜居山亭里,即今硕磔泗滨为一世祖。

颜芳生子七:长子颜澣复归河南,次子颜润开住南剑州今福建大田县荇坑,三子颜瀚开住永春县常安里(今达埔),四子颜裴开住德化东山(今东山洋村),五子颜雅字文丽守居泗滨承父业,六子颜归开住德化溪口南宅,七子颜仁郁字文杰住德化涂坑后归西颜(今三班村)。

颜仁郁之子颜蕃五代时移居永春,至六世孙颜慥宋时开住漳州青礁(今属厦门)为青礁始祖。颜雅之孙、四世颜雄五代时开住德化上颜立户。八世颜沛宋时开住德化西颜(今三班村);颜潾开住永春县清白里(今东平镇东山村)为东山始祖。二十世颜天卿于明万历年间迁往霞浦县郑翁洋定居,为霞浦支派始祖;颜天锡开住螺坑。二十二世颜文张移居梅上永遇村;颜文伦、颜呈租明末清初移居江西;颜文二移居浙江;颜愈移居福清县。二十三世颜诏开住上寮(今属三班村);颜添开住江西;振眈开住闽清县。二十四世颜应銕、颜应鈏、颜应銕清初开住福宁府宁德县飞銮梅溪窑;颜材开住莆田县东港乡;颜率开住连江县。二十五世颜富清康熙年间开住浙江省温州平阳县忍家山林家塔地方;颜开清乾隆年间开住尤溪县二十六都迎祥乡;颜微乾隆年间开住莆田县东港乡;颜光浴、颜光汃、颜光濬、颜光濯、颜德润开住宁德县飞銮梅溪窑;颜都开住尤溪县山头窑;颜德税迁往台湾。二十六世颜榜、颜梓、颜杭兄弟同住尤溪县山头窑;颜振源清代乾嘉年间住福州;颜庆耸、颜万樟迁往上府;颜茂榜、颜茂韭、颜玉病开住尤溪县山头窑;颜茂极、颜茂梧住宁德县飞銮梅溪窑;颜茂殿清乾嘉年间往建宁府碗窑二坝;颜超计迁居上坑,半嗣黄家。二十七世往浙江省温州平阳县;于清乾隆年间开住宁德县飞銮梅溪窑;于清嘉庆、道光年间迁台湾;住尤溪县山头窑;开住闽清县;

入垦台湾

颜姓族人于明代始陆续迁入台湾,明天启年间,著名的是颜思齐。颜思齐,福建海澄人,字振泉。精武艺,因遭宦家之辱,愤杀其仆,逃日本为缝工,数年家渐富。天启四年(1624年)八月十四日,他因在日本领导反对德川幕府的专制统治事泄,即率漳泉籍同乡义民二三百人乘13条船下海逃亡,在台湾笨港(即今嘉义新港)登陆,以诸罗山为根据地,设置十个寮寨安置人员,着手进行垦荒活动。由于这里地广人稀,二三百人难以适应垦殖的需要,于是颜思齐派杨天生等助手带大船十只到漳泉两地招募贫民,愿意赴台的一户一人的给银两元,一户两人的给银4元,一户三人的另给牛一只助耕,共计招募家乡乡亲三千及颜神在五世孙颜车、颜全叔,六世孙颜名富、颜名贵移居台湾北路。清朝年间,二十八世颜尚玉,二十九世颜万涂侨居八都库前(今安海佳坂)。多户来台湾,分别安置到十个寮寨中去。短短几年功夫,苯港一带已有数千户从事农耕生产,十个寮寨很快成为十个大村落。笨港也进而发展成港口街市。人们怀念颜思齐的业绩,称他为“开台王”。台湾嘉义市水上区南乡里尖山尚存思齐墓。又有明崇祯壬申年(1630年),厦门青礁颜姓始祖颜慥的二十二世孙颜世贤来到台湾后,其后裔定居下营乡红毛厝。三百八十年的筚路蓝褛,如今,红毛厝颜姓已枝繁叶茂。清代,闽南顔氏大批迁徙台湾。台湾的颜姓,居住比较分散。现多分布在台湾的台南县下营、台中县清水、彰化县北斗、台北市松山区、高雄市鼓山区及台北县等地区。以台南县为最多,次为澎湖,再次为台北和嘉义。

【开台王】

颜思齐(1589-1625年),宇振泉,海澄县人。生性豪爽,仗义疏财,身材魁梧,并精熟式艺。台湾开发史上,颜思齐最早率众纵横台湾海峡,招徕漳泉移民,对台湾进行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拓垦,因而被尊为“开台王”、“第一位开拓台湾的先锋”。《台湾通史》为台湾历史人物列传,“以思齐为首”。

郡望堂号

鲁 国:即鲁郡,西汉初年置鲁国,三国时魏晋改为鲁郡。治所在鲁县(今山东省曲阜);西汉改治薛(今山东省滕州市),相当于现在山东省曲阜、泗水一带。

琅琊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市琅琊台西北),西汉移治东武(今山东省诸城),相当于现在山东省诸城、临沂、胶南一带。

复圣堂:孔子的弟子颜回,春秋时鲁国人,勤俭好学,乐道安贫。是孔门72贤人中最贤的一个,以德行著称。后世儒家尊他为“复圣”(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曾子为宗圣,颜子为复圣)。

此外,颜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宝塔堂”、“四乐堂”、“旧雨堂”、“丛桂堂”、“又红堂”等。

祠堂古迹

龙海市下宫颜姓家庙,又称“颜氏祠堂”,号“承恩堂”,位于凤塘社(今洪塘社),名倒地金钩。建于明代,现为洪塘老人会所。下宫颜氏后裔又在清朝时在下宫再建“颜氏祠堂”,仍号“承恩堂”。祀下宫颜氏开基祖至十四世列宗列祖。

青礁颜氏家庙,位于厦门市海沧镇,大门三间三开,石刻对联:“岐山鸣彩风,礁海起潜龙。”进了院落,是宽大天井,正殿为“崇恩堂”,面阔五间,供奉历代先祖。堂前对联:神灵宰叠膺淳佑之封派衍焦海,金石交特应端明之辟道重岐山。悬挂大灯:四世进士吏部尚书(九世至十二世颜唐臣、颜敏德、颜世畿、颜世纯)。西廊壁嵌明代崇祯十年、清代乾隆三十年、光绪元年重修家庙碑三幢。

龙海颜厝前颜氏宗祠,位于龙海市颜厝镇颜厝前村,是明代时期的古典庙宇式建筑,一进式,四合院,分大殿和两边走廊。正门对联是“ 诗书传家声誉列於万古;礼经渊源绵奕锦垂千秋”。经族人同意后成立了“龙海颜氏宗亲联谊会”,颜亚源为顾问,颜龙盛为理事长,颜开勇、颜永顺、颜清辉为副理事长,带领大家修复了宗祠。

德化泗滨颜氏祖宇永茂堂,开基始祖颜芳于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在泗滨定居。永茂堂元末被盗贼烧毁,十四世颜胜祖、颜添凤、颜童生三兄弟另择地重建。明初十六世颜俊高偕子侄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改建,为一进一厅六房。清初二十四世颜英昛倡议重建,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49年)扩建为上下两进,上进大厅两旁改建东西两小厅,下进大厅连接东西厢房与上进联成一体。天井砌石板,屋内地面铺三合土,屋顶饰翘脊及花卉雕刻,堂前外墙封红砖,屋檐下装饰人物画。大门外筑小庭,下筑大庭,堂后花台园领,堂侧筑左右挱手,四周水沟通畅。大门竖立石碑标识。碑阴记堂建的简历。上厅明联为左史颜廷榘撰“政绩著侯官昔日入闽持虎节,书香传嘉礼今朝归德肇龙浔。”

蕉城霍童颜氏祠堂,位于宁德市蕉城去霍童镇古街。

楹联典故

家训真言传万世;笔题宝塔映千秋。

——上联典指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颜之推,字介,琅琊临沂人。有《颜氏家训》传世。下联典指唐代大臣、书法家颜真卿《多宝塔碑》。

唐代清臣风节,春秋复圣渊源。

——上联典指唐代大臣、书法家颜真卿。下联说春秋末鲁国人颜渊。

凤毛仪世琅琊郡;玉树生庭宝塔堂。

——全联典出颜姓的郡望和堂号。

有宋尚书府;大明孝子家。

——金门贤厝颜氏宗祠大门楹联。“尚书”指龙溪吏部尚书颜师鲁和永春工部尚书颜棫;“孝子”指颜应祐,他是新出版《三十六孝的故事》之一,寻母二十六载,终迎母归,孝感动天。

自唐历宋历元历明历清,簪缨世代;入闽而德而永而金而同,瓜瓞云礽。

——颜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福建省同安县五显乡后塘村“桃源”颜氏祠堂联。全联典指该支颜姓入闽的时间和路线。上联典出时间;下联典出路线为:“入闽而德(化)、而永(春)、而金(门)、而同(安),瓜瓞云礽”。

骑天马,步清溪,双髻莑前,锦地居,世世簪缨苑内;

跨石龙,朝北闕,其简山上,忝天立,年年执笏廷中。

——安溪紫泥颜氏家庙。

晋水泉清世世翰林洗马;姑嫂塔尖代代宰相文章。

——晋江颜氏祠堂。

历诗礼传家无遗圣贤于陋巷;联簪缨奕世继美名宦于岐山。

——仙游西桥颜氏祠堂

家藏万卷书教儿孙立志青云以绍祖考;存心一念善追先圣修身积德其乐天真。

——仙游院前颜氏宗祠。

族谱文献

闽台颜氏族谱有政和赤溪《鲁国序谱》,全称《鲁国郡颜氏桃源鲁国序谱》,宋元佑年间,浙江宁海知县颜时举创修钞本。清康熙七年(1668),颜增凤等重修,兵部司务吴如公作序。光绪三十一年(1905)颜登所等倡议六修,举溪庠生吴淇编录。1984年续修,共6册9本。谱载颜常山公像,颜时举序赞颜真卿像、颜虬松像。有族谱条例图、颜氏世系图、颜氏支派世系图、颜真卿之子支派图、祁公第三子支派图、科贵公之子支派图、六公之子支派图等。有《浯江颜氏族志》,1969年金门玉堂二十八世孙颜西林编修,1981年台北昭明社承印,共5卷1册:上世世系卷,自始祖小邾子起,至开闽始祖颜泊止,记述嫡系、五服、名贤、先贤列传,桃源科名录;浯江世系卷,载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银同颜振凤、颜华所纂自颜泊后裔24世“浯江颜氏族谱”;家学卷载颜氏先贤遗著。颜氏家训卷,为四部备要抱经堂版本;杂录卷载始祖小邾子,始迁祖颜泊。有永春《桃源东山颜氏族谱》,载先祖颜芳,号教先,由河南入闽,居德化泗滨,传至颜潾,迁居永春清白里。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颜洎之孙颜必和由永春迁居同安绥德乡翔风里浯洲颜厝村(今金门贤厝)。至明永乐七年(1409)必和十一世孙颜德泰、颜同元堂兄弟徙居同安城南门外前街。清道光十二年(1832),后塘颜子照又回迁金门创办“存德药铺”。金门、同安都用永春“桃源”堂号。《漳州青礁颜氏族谱》始修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木刻线装本14卷。《台湾颜氏族谱》颜钦贤重修,初版于1928年,重修1949年、1954年,再次补订后再版于1964年。

© 福建两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闽ICP备17021731号-8
推荐浏览器:IE9以上、谷歌浏览器、360极速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