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高级搜索

简介

蔡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55位。全世界约有蔡姓人口800万人;截至2013年,当代蔡姓总人口达到6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46%。蔡姓人口在中国姓氏中位列第36位。福建排名第11位。

渊源

1、源自姞姓。姞姓是黄帝直系后裔。东汉学者王符的《潜夫论•志氏姓篇》:“姞氏封于燕,姞氏之别有阚、尹、蔡、光、鲁、雍、断、密须氏八个氏族。”蔡是其中一支,蔡国为商朝属国之一,大约位于今天的河南北部地区。

2、源自姬姓。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封其弟度于“祭”(蔡),史称蔡叔度,至蔡平侯时,迁于新蔡,昭侯迁于州来(今寿州),公元前447年蔡国被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姓。

3、源于地名。相传伏羲帝画卦于今河南上蔡一带,这里盛产祭祀用的蓍草,其地遂名祭,古时“蔡”、“祭”二字通用,当地居民便以地名蔡为姓。

4、源于外族改姓和蔡氏加入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的布依族、壮族、满族和台湾高山族同胞中都有蔡氏。

得姓始祖

蔡叔度,姬姓,名度,排行叔,周文王姬昌的元妃之第五子,武王之弟。叔度佐武王伐殷有功,封“祭”(古代同“蔡”)掌管朝廷祭祀大事。文王继位,重新封蔡叔的儿子仲胡,历25代国君,蔡国亡,后人尊蔡叔度为蔡姓得姓始祖。

入闽迁徙

东汉就有蔡氏入闽。永嘉之乱时入闽,“及晋东迁,衣冠南渡,或东或西或南或北,或温陵之兴化。”蔡天师入闽传道,子孙播迁闽东各地。

唐总章二年(669)从归德将军陈政父子入闽者有陈、张、李、王、吴、蔡、杨、许、郑等共58姓。唐垂拱二年(686)有蔡氏族人随陈元光入闽,有蔡长眉、蔡德明等,居于漳州、浦州,又迁念都鸿儒屿,其后子孙繁衍,分别迁往龙溪、赤岭及广东广州等地,后裔在漳州、厦门以及广东,进而播迁海内外。开基南闽之兴化军。蔡氏《梅州松源开基谱》说:“蔡允恭,字大中,蔡叔二十四世裔,于唐高祖时擢赐进士,出身廷试,对策翰林为十八学士之长,恭参军政事兼左丞相,赠银青光禄大夫,河南济阳开基,后(裔)迁徙福建。”被尊为入闽开漳始祖。其后裔迁漳州、泉州、长乐、长汀、武平,再派衍于粤东。入汀州始祖是蔡允恭裔蔡七郎,于明初迁入汀州府长汀县蔡坊,裔迁上杭。另一支是清顺治年间,漳州蔡天成迁武平县中山。

唐朝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金门成为朝廷准奏的牧马区,福建观察使在烈屿设牧马寨,牧马侯陈渊带领蔡、许、翁、李、张、黄、王、吕、刘、洪、林、萧十二姓氏族人在金门庵前村丰莲山一带牧马,大家同心协力,马匹千百成群,金门因为陈渊与十二氏族的拓垦,逐渐繁荣起来。后代为感谢陈渊,尊称他为“开浯恩主”。

唐大中元年(859)蔡镐入闽击贼,封兵马使,居莆田 、泉州、惠安港干之北山。唐乾宁三年(896)蔡用元、蔡用明炉从王审知入闽。乾宁四年蔡炉带53姓开业建州。

唐大中元年(859年)蔡镐入闽击贼,封兵马使,居莆田、泉州、惠安港干之北山。据明嘉靖张岳《惠安县志•卷十•典祀》记载:蔡镐,唐代官吏,生卒年月无可考,“济阳蔡四使庙,在十都吴山之南(今惠安南埔镇沙格的湄洲湾边)唐大中(849-859年)兵马使。”

唐咸通年间(860-874年),蔡一翁(即蔡用明)由固始入闽,授莆田尉,继仙游卜居晋邑南城外青阳村,传十三世,世辅,生三子,次子蔡让迁潮州;第三子蔡贵治迁居南溪。第十七世蔡智生子蔡信。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第十九世孙蔡振吾迁居福建明溪城关,为明溪蔡氏开基始祖。蔡振有3个儿子:蔡廷缵、蔡廷绍、蔡廷纲;其中,次子蔡廷绍又有6个儿子:蔡学孟、蔡学颜、蔡学圭、蔡学元、蔡学程、蔡学朱。幼子蔡学朱的裔孙蔡胜忠(又名华新)迁居三元区星桥。后来,又有后裔迁居明溪瀚仙石珩。(见明溪雪峰《济阳蔡氏族谱》)

唐乾宁三年(896年)河南蔡姓又有随王潮、王审知闽王入闽。蔡用元、蔡用明分别开拓仙邑与晋江。

乾宁四年(897年)蔡炉开业建州。建阳谱记载:蔡炉“乃戈阳郡光州固始县人,乾宁四年为建阳县长官,同妹夫刘翱,西河节度使翁郜,率五十三姓入闽”,“越二年择建阳县麻沙而居”;后世又迁至广东梅州。

唐末,为避战乱,有蔡氏诸子孙侄分散而居宁化。(见《崇正同人系谱》)台湾《蔡氏族谱》载:先祖有李通者,以与韩侂胄忤,宋庆元间(1195-1200年)窜道州,子孙分散。后自宁化迁梅州。

江西《宁瑞蔡氏十二修族谱》:唐末五代初,蔡九承事号浚济公,由长安调任虔州教授,经石城场迁居虔化松上里坪山。宋代之后,迁宁化、长汀,继迁上杭、清流、仙游、兴宁、梅县等地。

南宋初,蔡福粤迁居宁化。据《河婆风土志》载:以淑公为始祖(一世),传至二十五世福粤公,由河南汝上蔡迁居福建宁化赤岗高梧村。而后,继徙粤地程乡(也有族谱称迁居广东梅州松源)。福粤生二子:长禄兴返迁宁化;次禄星立基程乡,后衍河婆。

入垦台湾

唐宋时期就有蔡姓家族去台经商以及福建晋江(今泉州)周氏、蔡姓等就有到台湾北港捕鱼的历史记载,《西山杂志》手稿记述:宋室遗臣与元兵在福建晋江东石、围头一带大战十二次,因元兵焚劫,闽南沿海,兵荒马乱,东石等地的陈、林、许、蔡、张等姓的居民大批迁居台湾和海外。元初汪大渊《岛夷志略》澎湖条也说:“泉人结茅为屋居之。……工商兴贩,以广其利。地隶泉州晋江县。”长期以来大陆的陶瓷、铁器、药材、茶叶、丝绸主要靠福建各个港口的海船运到台湾,台湾的大米、糖运到闽东南再转口各地,海上贸易十分频繁。台湾嘉义县布袋嘴蔡姓是晋江东石玉井的“莆阳衍派”,他们是明嘉靖初年(1522年)就在此开基,成为晋江东石最早踏上台湾的有记载的蔡姓人。明熹宗天启年间(1621-1627年)福建莆田人蔡文举渡海到达台湾,在台南市创设慎德堂,后迁居高雄岗山镇,是蔡姓入台最早者之一。台湾《蔡氏族谱》:先祖蔡李通,以与韩佗胄忤,宋元间,窜道州,子孙分散,后自宁化迁梅州,后裔迁台湾。郑成功父子治理台湾20多年间,闽粤各地蔡姓人追随而到,其中在郑氏部下任职者有礼官蔡政、掌稿参军蔡鸣雷、宗言司蔡济、左冲镇蔡文、副将蔡悄等,清以来有闽粤蔡姓不断入台开发,成为台湾大姓之一。台湾一度被荷兰侵占,至明末郑成功收复了台湾。随行的将领中有不少姓蔡的。蔡秉元(又名惟景、字炳寰),本是明末号称百万的大海商,郑氏起义,他即捐资助饷,并将他在凉下村的埭田,捐为郑军的屯田,后又将海船献出,率族随军东渡台湾,定居台湾,成为开发嘉义的又一先驱。

《东石玉井宫蔡氏长房三延科公派家谱》记载其族人在康熙末年自十一世至十五世往台湾220多人,迁居嘉义县的布袋、新塭、东石、郭岑寮、虎尾寮等处,据闻仅仅这一支派的后裔现已发至四万多人。《东石玉井蔡氏长房三惟谅公派下家谱》记载康熙年间从十二世到十八世往台湾36人,定居点除嘉义外,还有笨港、台南、东港等处。《东石玉井蔡氏二房长守庆公派下家谱》记载:“去台定居的也有68人。从台湾的移民潮中,闽南占大多数,客家和其它较次之。

台湾蔡求编著并注明:“贵山祖土城后裔,西霞蔡氏族谱”的台湾《蔡氏族谱》,详尽注明了、蔡姓的远祖源流考、蔡姓阖宗字行以及台湾鹿耳门虎尾寮蔡姓谱系,附有温陵晋邑十都龙江仙迹境西霞蔡氏谱图、长房三支五世至九世谱图、新塭派(由晋江县十八都)谱系等、济阳堂字行、金门琼林后营派谱系等。永历年间有蔡月等七人,居今高雄市旗后并建妈祖宫。康熙年间,有蔡廷和垦现在嘉义民雄。雍正年间,闽人蔡妈面入垦今云林县大埤乡。漳州蔡德建携眷进入今台北万华。道光年间,有蔡氏陛居今台南县盐水镇。光绪年间,蔡华光等入垦新竹县。

琼林蔡氏族谱序载:先世自光州固始迁福建同安,再迁到浯州之许坑,有十七郎者,赘于金门琼林陈家。据安溪族谱记载:十七郎玄孙蔡景寿之五世孙蔡继贤赘于安溪陈家。另有族谱载明永乐年间,蔡永元与胞弟永德、堂弟尚玉白海澄白石迁入平和爽泽开基。另载,唐初陈元光入闽先居漳浦,后迁念都鸿儒屿,子孙于清康熙年间,迁居同安烈屿(今金门烈屿)。

因此台湾的蔡姓宗亲多次组团回大陆寻根,台南市济阳柯蔡宗亲会河南上蔡县寻根考察后,由蔡忠雄撰写了《考察记实》,都认为蔡叔度、蔡仲、蔡襄、蔡忠烈(道宪)是其祖先。世界柯蔡宗亲总会则认同蔡仲始祖,蔡叔度为太始祖,蔡襄、蔡忠烈是其先祖。世界柯蔡宗亲总会宗长与专家们,长期探索研究、整理了现存的渡台38个大派系资料。自清康熙年间至乾隆年间(1700-1800年)止由大陆渡台者有24个派系。自清嘉庆年间至光绪年间(1800-1800年)有14支派。

蔡姓家族在台湾是人口众多,人口超过60万,主要分布在以台南、嘉义为主的各个地区。台湾的蔡姓宗亲有强烈的爱国爱族爱乡的感情,很早就有自己的组织。许多蔡姓家族被迫举家迁回大陆和流向世界各地。近几十年来,台湾蔡姓宗亲在广大海外柯蔡侨胞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恢复了宗亲组织活动。现在有台北、高雄、基隆、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彰化、云林、北港、嘉义、台南、屏东、宜兰、花莲、彭湖等十八县市地区二十多个宗亲会和数十个活动场所。

当代蔡姓,在台湾是举足轻重的家族。蔡姓家族在工商、金融、科技、文教、卫生、社会事业各界更是人才辈出,名门望族林立,有著名的蔡永勋、蔡绍华、蔡崇伟、蔡万霖、蔡振锦、蔡万才等等家族。他们都是当代著名的家族,蔡万霖、蔡万才兄弟在台湾金融界、保险界的成就举世瞩目。

郡望堂号

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郡置郡,治所在今山东省济阳。约相当今河南省兰考东境、山东省东明南境。晋室南渡后废。

此外,还有汝南郡:治所相当于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北。丹阳郡:治今江苏省镇江市。高平郡: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南阳郡:治今河南省南阳市。朔方郡:治今陕西省靖边。

济阳堂:以郡望为堂号,一般是蔡氏总堂号。

九峰堂:宋朝蔡仲默,少年时跟朱熹学习。才30岁就放弃科举,专攻理学。隐居在九峰,人们称他“九峰先生”。

龙亭堂:东汉蔡伦,发明造纸,对文化事业的发展,立了极大的功,封“龙亭侯”。

此外,还有福谦堂、九贤堂、惟寅堂、承启堂、亲贤堂、贺岁堂、克慎堂等。

祠堂古迹

青阳蔡氏家庙,位于泉南晋江市青阳蔡厝乡内,是泉南一带较著名的宗祠建筑。是青阳蔡氏六世蔡常安于宋熙宁间(1068-1077)钦赐进士后而建的家庙。至十三世蔡贵时,家庙倒塌,于十四世蔡西往多方集资修建。明初重建,明嘉靖四十年(1561)遭倭乱焚毁。万历十二年重修,历代重建。宗祠坐北朝南,建筑面积633.50平方米

福州蔡忠惠公祠,座落于福州市仓山区下藤路。始建明洪武年间(1368-1398),蔡襄第八代孙蔡伯起迁居福州下渡兴建。坐东朝西,占地面积585平方米。

建阳蔡氏宗祠,又称蔡氏九儒祠堂,座落于麻沙镇水南村,原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古建筑,2003年进行全面翻修,建成现在的建阳蔡氏大宗祠。坐西北朝东南,占地552平方米。

蕉城蔡氏家庙,蕉城蔡氏的一个支祠,它是以漳浦蔡新后裔名义,依照文庙规制修建,主体建筑分三进,坐西朝东,砖木结构。附属建筑还有照墙、泮池、仪门、文昌阁等,布局顺地势前低后高,错落有序。

塘东村东蔡家庙,“塘东崎(陡),檗谷大”,其中,“塘东崎(陡)”指的是塘东村的“东蔡家庙”,屋脊斜度为泉南之最。

大仑蔡氏家庙,位于石狮市大仑村,以大仑始祖厚翁故居为祠,明嘉靖辛酉年岛夷犯境被焚。至清康熙乙丑年(1665年)重建,总占地312.3平方米

石狮容卿(洋坑)蔡氏家庙,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5)始建,万历乙己(1605)重修,清道光庚子(1840)由蔡庆宗重建,蔡本烈于道光廿一年辛丑(1841年)撰文立碑,民国辛未(1931)蔡培庆主持修葺,1995年重建,为二进三开间。

石狮玉浦蔡氏宗祠,祠堂始建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己春月,经越百余春秋,祖祠竟遭海氛兵焚之难,焚没无存,沿至清康熙卅九年(1700年)庚辰重建, 2000年端月再重建,宗祠座艮坤丑未。

古山加曾寨蔡氏宗祠,始建于清初,地址在古山,二进三开间带护厝,埕前有旗杆,加曾寨至倒石埔交界有一墓道碑,系清诰封二品夫人蔡氏六代大母陈太夫人之墓道,碑立于清光绪二十五年腊月吉旦。

石狮祥芝蔡氏家庙,建于康熙壬午年(1702年),由曾任都督的赓炽主事,雍正甲辰(1724年)由蔡积玉等主持重修。1995年于原址重建。重建后的家庙坐北朝南。

石狮莲塘蔡氏家庙,莲塘位于石狮市东北部,莲塘蔡氏家庙自兴祖振塘公崇祀祠堂以来,历代修葺。现家庙占地余500平方米。

楹联典故

琴声字体中郎业,荔谱茶笺学士风。

——蔡氏通用楹联。

温陵山水万重尽收入吾家眼界,青阳烟火千户独占此高峰顶头。

——晋江青阳蔡氏祠堂大厅楹联。

桥留松荫,纸造桂阳。

——蔡姓宗祠通用联。上联说北宋大臣、书法家蔡襄(福建人)。下联说东汉造纸术发明家蔡伦。

理学传程朱之脉;著述授谷梁之书。

——上联典指南宋理学家蔡元定。下联典指汉代学者蔡千秋。

相宝琼林历宋、历元、历明、历清,祖德千年不朽;敷功帝关为卿、为伯、为臬、为宪,孙谋百世长光。”

——蔡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金门琼林村蔡氏家庙联。

琴声经学先生事;荔谱茶笺学士风。

——上联典指南宋理学家蔡元定。下联典指北宋书法家蔡襄。

自九峰别派龙峰,衍百代弘扬祖德;由仙里卜居犀里,至三世以嗣乡贤。

——此联为莆田蔡氏宗祠“建阳堂”联。

济阳衍派家声远,忠惠传芳世泽长。

——石狮容卿(洋坑)蔡氏家庙楹联。

派本琼林(金门)原由固始,地名嶝屿宅定北门。

——同安大嶝北门蔡氏祠堂。

族谱文献

闽台蔡氏族谱有《蔡氏族谱》清代莆田蔡氏家传钞本。始修宋绍兴十六年(1146),淳熙四年(1177)蔡戡续修,历代增修。不分卷。录有宋、明、清诸谱序,以及裔宗蔡襄作的《荔枝谱》等七篇,主要宗族世系图,列载各房支脉分衍的情形。谱载南唐司空5代蔡用元随王审知入闽择居仙游,肇族繁衍。名人宋蔡襄,字君谟。建阳《庐峰蔡氏族谱》,始修于宋代,有蔡发修本和嘉定年间蔡希清修撰本,历代增修,民国六年(1917)增修,木活字本16卷16册,有历代修谱诸序,有宋熊禾、清陈宝琛的手宝,录有蔡炉等先祖26人的像赞,宋真宗、示熹、真德秀等名人所作的像赞文、序文、墓志铭等诸多篇章,详载宗族谱系图录,各支派分衍情况,以及社会名流的赞颂文章。开基始祖蔡炉,为东昌剌史、凤翔节度使,乾宁四年(897)谪迁建阳县长官,迁麻沙。名人有蔡元定、蔡杭等。另平和《济阳闽漳蔡氏族谱》,始修于宋代,1998年漳州蔡氏及台港澳粤族亲合修,分8卷。另清光绪十年(1884)《青阳蔡氏族谱》钞本4册;《青阳三修蔡氏族谱》6册。另《浯江琼林蔡氏族谱》为金门琼林族谱。始修明嘉靖八年(1529),清道光元年(1821)蔡鸿略等主持重修。始祖西汉蔡勋来自光州固始,五代初年入闽,迁同安之西市,再渡海浯洲许坑。许坑蔡氏传到十七郎,入赘于平林陈十五公,为琼林蔡的始祖。《石狮大仑蔡氏族谱》陈永沛等编,1997年编撰钞本共34册。《鸿儒蔡氏源礼祖派下小谱》台北蔡清标编,民国二十五年(1936)钞本。始迁祖蔡舆好,主要分布在台北、新庄、三重、五股等。

© 福建两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闽ICP备17021731号-8
推荐浏览器:IE9以上、谷歌浏览器、360极速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