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高级搜索

简介

江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6%。江姓人口在中国大陆排名第74位。在福建排名第27位。台湾排名第25位。

渊源

1、出自嬴姓,传说是大禹的贤臣伯益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和《姓谱》记载,起源周朝时代的“江国”,江姓的始祖是颛顼帝的玄孙伯益之后。唐•林宝《元和姓纂》记载:“嬴姓,颛顼元孙伯益之后,爵封于江,后为楚所灭,以国为氏。”

出自黄帝传自高阳氏,由高阳氏三传而生伯益,当尧之时,举益为虞典官。益生三子,长子大廉封地于秦,次子若木封地于徐,幼子玄仲封地于江,遂以国为姓。周武王时,仍旧封益地,所以春秋时称江人,鲁文公四年楚国废江国为济阳郡,江姓始称济阳族系。

2、出自姬姓,为翁氏所分。据传莆田翁姓始祖翁何的五世孙翁乾度原为王审知所创闽国之补阙郎中。五代后晋太祖天福年间,翁乾度为避国乱,将六子改姓为洪、江、翁、方、龚、汪。宋朝六子三次参与科举传为“三科六进士”佳话,设“六桂堂”为共同堂号。其中次子名处恭字伯虔,分姓江。

江姓和中华其他姓氏一样,有避难等种种原因改姓的。

得姓始祖

江姓得姓始祖:江元仲。名恩成,字元仲。舜帝时为伯益之三子,侍夏帝启为大理(主掌刑名之官),受封于江邑,并建立了江国。江国后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江姓。故江氏后人尊江元仲为江姓的得姓始祖。

入闽迁徙

永嘉之乱,八姓入闽。西晋时期,中原战乱,中原人士族大规模南迁,就有江姓子孙迁徙入闽。江姓先贤最早来闽如吴兴令江淹、建安内史江倩、建阳令江洪,多属任官游幕。八十五世道兴公,官建安令居泰宁,临淄派廿九世仕荣迁莆田。西晋建兴四年(316),汝南定阳的江赞善随元帝南渡,徙居福建建阳江墩。传若干代后,裔孙江明出任归化镇临,定居归化(今泰宁)。

唐初,河南固始陈姓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郡,其随行军人61姓,其中有河南的江姓,但均落籍闽南沿海一带。

新编《清流县志》也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唐僖宗乾符二年(875)鲁一野偕鲁二野举家20余人,由江西建昌府南丰县入闽避乱,途中涉江,拜江为姓,改姓江。江礼之祖江一野、江二野兄弟逃往南剑州将乐县归仁里明溪,而后转往汀州路宁邑皇华驿(宋代改清流麻仁里,复改仓仁里),再徙清流大路口。江礼之子九郎、十郎、六郎及五郎之孙八郎等衍布清流、连城、长汀、宁化等地,三郎、四郎、小八部衍在永安、明溪等地。

唐代,江孟德自江西饶州入闽,开基宁化石壁,其后裔播衍福建的永定、上杭和广东的潮州、大埔等地。(见新编《宁化县志》、《淮阳江氏本源》)唐末,永安安砂小江坊江氏开基始祖江伯的个儿子中,除第五、六子留居永安外,长子江小一、第三子江小三郎均迁居龙岩,次子江小二迁居江西赣州,第四子江小四迁居浙江,第五子江小五郎居永安凉坑,六子小六郎迁永安小陶镇北山(今松山村),七子小七郎迁连城中心坑,八子小八郎迁连城姑田,九子小九郎迁泉州。江伯一的第十二世孙江智四、江荣五、江景六迁居龙岩,江文琏迁江西兴国新圩水南村。

据闽西《江氏渊源》载:“唐时江氏入闽,其属济阳者,大抵由江西入汀州至今闽西汀属各县,多属济阳派”。《江氏本源》载:“开基于汀州宁化县石壁再分于潮州、大埔”。清流县长校乡江坊村济阳江氏族谱(1917年木刻版印七修)族谱记载:鲁野一公号重宜,唐僖宗乾符乙未二年(875)与弟野二公举家二十余人入闽,渡江赴任雨剑州刺史,祷祝河神方保无误,遂将江为姓,建济阳郡。明洪武二年(1369),其第十世孙江安迁居宁化城。

南宋德祐年间,江子玉知南剑州(今南平),后裔落籍福建各地。据江氏族谱记载:江姓109世江晔,四子万倾及其子孙由江西都昌迁徙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南宋从江西都昌避乱入闽的万里、万载、万顷三兄弟(雅称三古)之子侄,由万载公携迁入闽。万里生三子:镐、铸、镗。江镐居江西饶州;江镗居福建同安;江铸生子二:长肇祖居连城,次承祖居宁化石壁,后迁永安。江万载居同安县。江万顷生五子:十八郎(铎)、念二郎(锜)、念三郎(铜)、念四郎、念五郎。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时任户部尚书的江万顷及长子江铎被元兵杀害。江铎夫人丘氏奉婆婆钱氏夫人殉节前之命,带着两个夫弟和儿子先居宁化县石壁,后肇居上杭县胜运里三坪村(在今庐丰乡横岗村)。江铎生九子,其裔孙由上杭分支衍传福建的永定、南靖、漳浦、平和和广东的大埔、饶平以及台湾的台北、淡水、桃园等地。三古属元仲第110世孙,江墒第6世孙。据族谱所载,上杭江氏属由江万载携迁入闽的江万顷一脉。江万顷及妣钱九娘成为客家入闽始祖。 故江姓万倾为江氏闽西籍的入闽始祖。

闽北闽西江姓大多推崇宋朝末年的江万里、江万载、江万顷三兄弟为基祖。元朝初年,江万顷的子孙转往宁化石壁乡开基,后来迁往汀州永定务义乡、上杭三坪乡和广东大埔定居,闽西及粤东地区的江姓,大都是传自江万顷的后代,是江姓得姓始祖江济的后裔,他们属于“济阳派”。据有关资料记载,闽西之江姓系唐末黄巢作乱时迁入,在宋朝期间的三百年中,有一明显的共同特点,都是用数字为名,如八郎、十八郎、百八郎等,在闽西及广东北部江姓族谱的世系均能看到。唐代后,宁化石壁江姓后裔迁徙上杭;继而又从上杭迁入永定苦竹乡高头村和仙师乡的务田村。留学生居永定的江姓族人分布于永定的凤城、仙师、洪山、下洋、虎岗、大溪、西溪、湖坑、岐岭、高陂、抚市、坎市、苦竹等地。高头村的江姓后又迁往南靖、台湾等地。

宋靖康年间,金兵攻陷汴京,江姓有一支自汴京迁杭之仁和(今浙江杭州市),还有一支由江确率领由山东济阳迁至江西都昌,传至江晔(八郎)生三子,江万里为宋度宗左丞相,抗元殉国,其弟及子孙再由江西迁入福建宁化石壁村,其后有迁永定高头、平和葛希大溪村者。又有江正因仕宦安陆刺史而世代落籍湖北安陆。

据《上岐江氏族谱》记载,元末明初,朱元璋起义时,祖籍浙江金华府兰溪县白水井的江君丽,跟随朱元璋农民起义军南下福建,扫荡元兵,因征元有功,敕封都政使司。随后与同姓江姓族人一起,居住在福州连江县一个叫祠台的地方,后江君丽又携妻儿迁到琅岐定居,成为第一个踏上琅岐岛的江姓先民,至今已有660多年历史。

综上江氏历经路线主要有:河南——浙江——福建——东南沿海,河南——安徽——江苏,河南——福建及江西,在由福建进入两广和台湾,有的转入湖南、四川。经武夷山入闽西,再分迁各地区。

永定高头江氏13世江宽山(1507-1561),字东峰,号烈轩,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广东饶平巨寇张琏、李亚虎、薛封等,聚众万余劫掠金丰里各乡,江东峰挺身携弟宽虎及子侄率乡勇奋起抗御,大破贼阵,诛贼数百,贼迹乃敛,但其弟宽虎及侄遇难。明嘉靖四十年(1561),苦竹乡又为张琏贼所掳,江东峰又率乡勇驰援,误陷埋伏受重伤,仍执刀砍贼,回家后身亡。同时阵亡有其子、侄等。乡邻将其阵亡处命名为“宽山凹”,并建祠祭祀。永定江氏迁台时,将江东峰神位带到台湾,现为台湾客家人的保护神。高头江氏从十五代开始向台湾迁徙,直至三十世,迁台者达323人。十八郎是所有闽粤台江氏公认的始祖。

《永定县志》:本县江姓,先从宁化石壁迁入上杭,继由上杭迁人永定苦竹乡高头村和仙师乡务田村。高头江姓裔衍南靖、台湾。永定《济阳江氏高头族谱》:始祖八郎公,宋时由宁化石壁下移居上杭开基。至九世分五房,长房传四代,至十三世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移居海澄石斧岗头;二房传三代,至十二世移平和葛布大溪;三房(东山房)至十世外迁福州、温州各一支;四房(北山房)至十五世开始往台湾分迁的很多。

入垦台湾

明末,有江姓将佐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的江姓,多是宋末江万里的后代。据不完全统计,台湾现有江氏族人十五万多。几百年来,江氏在台湾繁衍,遍布各县,并成为全台的第二十五个大姓。《唐山过台湾故事》:唐代,五世祖江孟德,自江西饶州入闽。开基宁化石壁乡,后衍丰顺、紫金、深圳及台湾各地。台湾《江氏族谱》:宋末元初,江万载的弟媳钱氏、侄媳邱氏带领子孙家人自同安县迁居宁化石壁乡,后世子孙分衍永定、上杭、广东大浦,再衍台湾。入来自广东、福建的江姓人氏,主要聚居在台北、嘉义、彰化三县,其次是苗栗和台南,再次为新竹、台中、南投、花莲等地。明清之际,有江姓族人跟随郑成功入台,在台湾定居。

康熙末年,江涵和由福建永定入垦今彰化员林,江士灏由粤东入垦今屏东,此为江氏入台较早者。清雍正年间,江琪臻入垦今桃园观音,江朝雪入垦台中西屯,江汉瑜、汉瑾入垦台北扳桥。民初以来仅从惠安下坡赴台江姓族人至今已繁衍千余人之多。

台湾的江姓, 主要是由两支组成,一支是以“济阳”或“淮阳”为表记的江姓,一支则属于“六桂堂”。换句话说,“济阳”与“淮阳”之江,是江姓家族的本支。“六桂”之江,则是后来才加入这个姓氏的。据永定谱载,永定江氏移居台湾后现有人口近万人。

郡望堂号

济阳郡:西汉置济阳县,治所在河南省兰考东北。

淮阳郡:汉高帝十一年(前196)置淮阳国,惠帝以后,有时为郡。

忠廉堂:宋时上高尉江灏,因勤王功升建浦丞。因统义兵捕盗有功,历任柳州、象州两州知府,为官忠廉。

六桂堂:六桂乃“六桂联芳”的誉称,分布在古时的泉州。

江姓堂号有济阳、淮阳之别,实则济淮同宗、同源。现今,福建江姓主要有四大支系:闽西鲁野公、景祥公属济阳派;闽南万里公属淮阳派;闽北之建阳、崇安均谓为江统公后裔所分衍(绍安族谱:淮济开基)。东南沿海可能是先后随陈元光、王审知入闽宗亲,故不无交互关系。

祠堂古迹

福鼎江氏祠堂,座落于福鼎市山前办事处水北上坪园。始建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占地面积143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80平方米,建筑富有民族特色。

琅岐江氏宗祠,座落于福州市马尾区琅岐街上岐中心地段的鳌山北麓。由江氏宗祠(总祠)、江氏支祠、江氏妥遗祠三座祠宇组成。始建明万历年间(1567-1572) ,历代重修。总祠坐南朝北,包括右边妥遗祠,总面积1100平方米。

平和大溪江寨村江氏宗祠,平和县大溪镇江寨村有三座江氏宗祠,分别为梦笔堂:济阳堂、淮阳堂。江寨江姓始祖江肇元,江氏祖祠为万三这一支的祠堂,始建于清朝,2002年重修。万四的祠堂称为济阳堂。

福鼎江氏祠堂,坐落福鼎市山前办事处水北上坪园。

楹联典故

千秋文藻富;五色笔花新。

——江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

孙支挺秀济阳郡;祖德流芳馀庆堂。

——全联典出江姓的郡望和堂号。

元仲千秋饮誉;闽南六桂联芳。

——全联典出江姓的得姓历史渊源和堂号。六桂堂在古时的泉州。治所在闽县(今福州市)后改为闽州。

济世安民恩泽厚;阳春白雪品位高。

——此联为以鹤顶格江氏郡望“济阳”二字的嵌字联。

大启千门惠泽仁风容驷马,广储业案宏词博学赐金鱼;

郁郁斌斌千载汇文章礼乐,唯唯诺诺一门联圭族簪缨。

——平和大溪江寨村济阳堂的石柱有对联。联中的“金鱼”是指金鱼袋,唐代规定,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佩挂;“簪缨”则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

族谱文献

闽台江氏族谱有《漳州平和大溪江氏》,世系始记于一世江千五,止于二十三世。漳州平和开基百十三郎江六公生五子:千一郎分于新寨屋;千二郎迁南靖清宁里河头;千三郎分居瓦窖;千四郎迁南靖清宁里大丰村;千五郎迁平和,开基新安里葛布大溪江寨,生万三、万四二子。世居平和新安里的江千五派下(今大溪镇江寨村)。乾隆初年,江肇元第四世江巽、江湘,相携迁彰化县燕务下堡(今彰化)。巽取号巽王,湘取号子澄,尊巽王公、卫澄公,或江雄公、江潜公,1761年卒,灵柩运回大陆,安葬于平和大溪寮下径岭头峒。平和大万三公生一子渊璜,派下十六四潜及雄二兄弟,于清乾隆初迁台,居彰化燕雾下堡东山镇兴庄。传至江树之子,第十四世士印、士香、士根三兄弟时,清乾隆五十五年 (1790) 三兄弟渡海来台,定居于埔顶仁和宫庙前,开基桃园县大溪溪畔。由世根三子承立入嗣,子孙辈排序从十五世到三十四世共20字,承世排次序,宗支衍庆长,耀闾称帝德,祖恩万载扬。名人江丙坤。有台湾《江氏大族谱》为2003年江春霆纂修,载唐初,江姓军校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宋时江万里、江万载、江万顷兄弟为入闽祖。明清,部将江胜、江子灿等随郑成功入台。永定江添澄长子继富派下一十八世秋贵、阿龙往东都即阿龙渡台祖。十八世江汉鼎、江汉壮去台,济阳郡号。有《济阳江氏谱受公一脉宗谱》为上杭三坪村江氏谱受一房后裔所修谱牒。

昭穆字辈

平和大溪江氏字辈:

承世排次序,宗支衍庆长,耀闾称帝德,祖恩万载扬

© 福建两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闽ICP备17021731号-8
推荐浏览器:IE9以上、谷歌浏览器、360极速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