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高级搜索

简介

梁姓梁姓的人口已达到1100多万,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一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八四,在福建排名第四十九位。台湾排名第四十五位。

渊源

1、出自嬴和姬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出自嬴姓伯益之后裔。据《元和姓纂》所载,嬴姓伯益传至第十六世孙非子,因善于畜牧而出名,周孝王很高兴,就封他在秦谷为附庸国,让他恢复赢姓,称为秦赢。其曾孙秦仲为周宣王大夫,征讨西戎时不幸被杀。秦仲的五个儿子征得周宣王的同意,率兵七干,再战西戎。终于获胜,恢复了被侵占的疆土。周宣王大喜,便给秦仲的五个儿子一一加官封地,封二儿子康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县南),建立梁国,立为国君,称梁康伯。公元前641年攻灭梁国,其子孙便以国为氏,称梁氏,史称梁姓正宗。是为陕西梁氏。

《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载,周平王时,秦仲讨伐西戎有功,其少子康,受封於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县南)。春秋时,梁国亡於秦国,其后为梁氏。据《路史》载,东周时,平王有儿子康被封在南梁,治汝(今河南汝州市西南),后被楚所并,子孙以国为氏。安定梁氏出此,也为河南梁氏。

2、以邑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有梁益耳、梁弘、梁由靡,因晋有解梁城(在今山西临猗西南),高梁、曲梁等地,以邑为姓,为山西梁氏。公元前645年,晋惠公以解梁等五城贿於秦国,居其地者以“梁”为氏。

3、源自魏国、魏文侯少子毕的后裔 。据《通志•氏族咯》所载,战国初年,赵、魏、韩三国分晋后,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在今河南开封),从此魏国亦被称为梁国,后亦有梁氏,是为河南开封梁氏。

4、古代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代北三字姓“拔列兰”氏,随魏孝文帝移都洛阳,定居於中原,改为汉字为单姓梁氏。另外,壮族、台湾原住民、仫佬、侗等众多少数民族均有梁姓。

得姓始祖

伯益为梁姓的得姓始祖。相传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嬴姓,伯益便为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西周时,因其后裔中秦仲父子征讨西戎有功,周宣王封秦仲次子康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附近),建立梁国,立为国君,称梁康伯。伯益也就成为梁姓的得姓始祖。

康伯,又叫嬴康、梁康,为梁氏受姓始祖,号伯侃(也叫秦康,也就是秦仲的儿子)、字秦庆、谥康伯。

入闽迁徙

西晋“永嘉之乱”时,有梁芳率家族随晋南迁于浙江杭州与广东河浦之间,又有梁遐等兄弟入闽,开基福州,南安、邵武,被视为闽、粤始祖。

1、据族谱记载,鼓岭梁厝在是福建梁氏最早的开基地,梁氏也是较早开发鼓岭的家族。入闽梁姓多属安定梁,堂号称安定。梁姓入闽在西晋末,安定梁的梁芳,官卫将军大司徒,梁芬之女为晋怀帝后,因晋室离乱,举族隋晋室愍帝渡江,择钱塘定居。子孙繁衍于钱塘(今浙江杭州)、合浦(今属广西)间。梁芳之孙梁遐。梁遐仕晋安帝(397-418年),为仆射大将军、安固令(今河北保定一带)。东晋元兴二年(403年),因桓玄篡晋立“楚”国,授梁遐为“东征大将军”,梁遐“不受伪楚将军令”,弃官逃入闽之三山(今福州一带),后定居,是为梁氏入闽始祖。梁选、梁逸仕官福建,子孙遍布八闽。福建梁氏举梁遐为安定梁氏入闽开基祖。

梁遐十三世孙梁选,仕于唐,授“奉直大夫”,唐嗣圣元年(684年)官南安令,其孙梁文仲率儿子梁进章、梁直辉,在南安开族,子孙播衍各地。自梁选为“南安令”因居南安,次曰逸奉议郎闽县令、移居於甫为甫下林,梁逸长子曰笼次子曰范,讳福即五府居,子析居于泉之惠祥符里黄淡村为惠安县人,政奉母夫人迁于泉城遂为晋江人,文靖公立谱以范为始祖,范乃公之八世祖。梁选之三子(三舍人)梁(王余),梁(王余)四子为梁文仲。开象运翔云支脉。梁文仲长子梁生字进章、次子梁定字直辉,为象山梁氏二世祖。约于北宋初年分别分基前山和东山:生公为前山祖,定公为东山祖。

梁逸仕于唐,奉礼郎闽县令,后移官于莆,居莆田下林。其次子名范讳福,折居惠安祥符里黄淡村。为温陵支脉始祖。

梁宗于北宋天禧三年(1019)由河南光州固始入闽,任闽县主簿,秩满不归,隐居福州鼓岭茶洋(今鼓岭梁厝)。宋熙宁五年(1072),三世梁伯重自鼓岭茶洋迁徙永福石壁(今永泰赤壁)。又传五世,至宋隆兴元年(1163),最早住在这里的梁氏先人大多数迁到福州燕山(今城门梁厝)开拓发族。《福州姓氏志》载:五代时,有梁政者为后唐廷州马步军、都校,定居晋江。梁政第七子梁宗,授闽邑尉,于宋天僖三年(1019)秩满不归,隐居在福州鼓岭的茶洋山。梁氏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始祖宗公,字有本,开始过农耕的生活,传三世由伯重公于宋熙宁五年(1072)迁徙永福(永泰)赤壁,又传五世于宋隆兴元年(1163)汝嘉公携弟汝熹公再由永泰回迁福州之凤山今福州梁厝开基发族。子孙自元明代大批迁徙,除福州、长乐、连江、罗源、永泰、福清以外,还迁往全省莆田、南平、霞浦、尤溪等地。

世居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的梁肃,在安史叛军入洛阳后,“窜身东下,旅于吴越”。梁遐的21世孙梁颀,于唐代移居泉州惠安县黄淡村;25世孙梁熙嘏,于北宋时迁入广东顺德石蜡,其4世孙梁孟坚又迁至宁化石壁乡。

梁范三子梁济,济之子梁政,举进士。奉母令,居郡城,遂为晋江人。梁政生于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卒于宋仁宗庄历四年,1044年,享寿80岁,奉母宋氏入泉州始居为晋江梁氏开基祖。

南宋,泉州梁氏家族出状元梁克家,立族谱,以梁范为始迁祖,这一派称“梅镜堂”。梁克家,为“梅镜堂”始祖。梁克家九世孙梁妈保,于明永乐1403年由泉州仕曹里迁徙诗山丁科头。而后卜居诗山黄升寨之麓,于平旷大埔依山傍水结芦栖身,地名黄埔,缘于地形,更名为“凤坡”,即今诗山凤坡村。梁妈保为“黄埔梁氏”开基一世祖。第三世长房世祖添祖公及第三子三郎父子播居永春县柯筑洋。第五世长房三:显隆第三子愈奇播居台湾高雄市小港区坪顶里。第六世四房四:愈敏其子侄,文定、文石、文贞、文才、文贵及文浩等人,移居浙江平阳市、苍南县。第八世二房二:道宾、道赓、道举等人移迁徐州市。第九世五房:赞彩等人移居崇武。

梁克家六世孙梁立,字仲能(梁嗣昌之三子)生于元朝世祖,至元27年(1290)。元初由晋避难移居浯州(金门),子孙有移居同邑县(同安县),至梁盖溪,于明崇祯年间,由同邑(同安县)屿美地(今厦门坂头、后溪附近)移居溪边围内,即今官桥碧溪村。梁盖溪为“溪边梁氏” 开基一世祖。

梁盖溪之四子梁实齐(梁克家十五世孙),于明永历年间,由官桥溪边分支后浦,即今霞美仙河后浦。梁实齐为“后浦梁氏” 开基一世祖。

象山梁氏在定居地繁衍的同时,自十八世起,就有族人不断向外播迁。十八世,东山章义讳育,约于明初(1382)播居安溪县官桥岩头;梁期赐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播居龙溪县龙居义焦田田头。十九世东山梁佛生于明洪武九年(1376)播居安溪县官桥岩头,廿一世东山梁惠乞再改梁惠卿,约于明初播居长泰县葛尾;梁惠生改名梁均惠,于明永乐(1404)播居安溪县光德里。

梁遐支脉的第二十七世、二十八世,大约在明中叶即1400年起,播迁南安县东田、英都、仑苍等;还有迁往安溪、永春、德化、惠安、泉州、安海、同安、厦门、龙海、漳州、福州、福安、福鼎、崇安、霞浦等。

2、唐代时,祖籍甘肃安定郡青云第梁震五,唐大和六年(832年)进士,唐建中元年(780),以宦入闽,出任泉州刺史。他致仕后卜居闽地樵城(今邵武市)。梁震五第三子粱九(宣义)迁徙泰宁,为泰宁梁氏开基始祖。时为绥城乡,有“未有杉阳,先有杜梁”之说。梁九后裔分衍于泰宁的杉城城关、南会熊家栋、东石王石坑,大布乡暗岭、老虎际等地,繁衍泰宁、邵武、光泽、尤溪等地。唐末梁氏南迁,散居福建汀州,广东合浦,浙江杭州。梁氏入汀州有多支。

3、夏阳九世鱣公后裔梁兴宗,唐时任统政御史平海将军。世居山东兖州府曲阜可乐庄。梁兴宗16世孙梁穀,于宋绍兴二年(1132)由福建将乐迁徙明溪石珩村,梁穀始传至今已30余世,裔孙散居宁化、永安、三元及台湾等地。

4、夏阳24世梁让之子后裔由河东(今山西西北)徙迁陕西凤翔扶风平陵,子孙均为扶风人。夏阳20世禄公生赠、赐、则三子。赠公曾孙谈(桥)于汉平帝末王莽篡位时由河东举族徙迁安定烏氏(今甘肃平凉、宁夏固原一带)。尊父褚公(夏阳23世)为安定开基始祖,子孙为安定人。其部从桥归安定者,归扶风,子孙均为扶风人,逸民梁鸿其后也。夏阳梁氏自禄公起,其后分安定、扶风两大派系。夏阳梁氏25世梁鸿10世孙渲公大唐间徙居江西鄱阳,至鸿公30世孙日成(讳艮,字东皋),于后周显德年间避兵乱携子念四由饶州鄱阳迁闽樵邵治南乡37都仁顺东堡梁家坊。成了安定郡扶风派入闽始祖。后裔播衍邵武、将乐、光泽、建阳及南昌、四川等地。其中梁鸿后裔五公裔孙迁徙福建,先后经历南剑州(今南平)建阳等地,最后定居邵武市和平镇海拔700多米的坪上村。

5、唐末,梁孟坚公迁汀州宁化石壁,子孙再迁南安、惠安,广东合浦、梅州,部分入潮州。

6、《安定堂汀州梁氏族谱》载:汀州梁氏的鼻祖同是梁康公,远祖源于山西,属安定郡望。上祖为宋代入闽宁化石壁始祖——状元及第、兵部侍郎讳固,号宁波,字孟坚公,是固公脉传永贞公(谥三一郎)裔孙中,由粤返汀蕃衍的一个宗支。汀州梁氏始祖是永贞公第四子祐(祍)公之子八十郎。八十郎公生于元泰定三年丙寅七月十九日,于元末只身由粤来汀,为汀州梁氏始祖。

7、上杭《客家姓氏源流汇考•梁》:上祖三十郎,世居浙江杭州府钱塘县琉璃八角井,生三子:忠、思、念。梁忠于南宋宝祐二年因贸易迁福建上杭东门郭坊,为上杭开基祖,生子国才(二世),授龙岩教谕,妣傅氏,生四子,衍天、地、人、和四房。长子均惠(天房),字可久,生六子寿长、寿兴、寿发、寿旺、寿康、寿宁,裔孙蕃衍古楼螺田、太拔张芬、官庄余坊、白砂水竹洋、古石草怀岭、武平尧山、长汀水东街、永定县、永安县及广东、浙江、江西、四川、北京、台湾等地。至九世永升、永吴外迁南洋群岛。次子均宝(地房),讳法保,生于上杭东门,后迁泮境彩霞背屋,生六子:寿高、寿昌、君祥、千一郎、五一郎、君荣。裔孙蕃衍古楼培上、岗下、南阳豪坊、茶地千龙、长汀新桥、清流、宁化泉上、泉下及广东、江西、湖南、台湾等地。三子均德(人房),讳梓,先往宁化石壁开基,生子寿隆,因世乱,寿隆自宁化石壁徙居上杭中都上徐坑、裔孙蕃衍永定、武平、长汀、广东英德、四川重庆碧山、江西卢陵及湖广等地。四子均庆(和房)生子寿春,裔孙蕃衍上杭珊瑚彩霞村、山潭头,庐丰安乡、白砂、大金梁屋、武平岩前迳田、江西赣州、遂川、福建漳平、湖南浏阳、传至十六世仲尧子孙迁台湾,八世佐、九世魁父子;八世侃、九世聪父子都外迁海外。

据宁化《梁氏族谱》载:“宋时,梁孟坚公为兵部侍郎,居汀州宁化石壁”,梁孟坚,名固,由粤顺德石蜡迁入宁化,后裔迁长汀。宋末,梁孟坚六世孙永元(也有写“年”)、永利沿汀江南下,移居梅州、潮州。上杭《梁氏族谱》载,南宋理宗宝佑二年(1254),原居浙江杭州府钱塘县琉璃八角井的梁忠,因经商而定居于汀州府上杭县城东门,并与上杭郭坊村的郭氏结为夫妻,裔孙播迁上杭县城乡,长汀县城、水东街、河田、新桥、羊牯,武平河口、尧山,永定洪山,新罗,宁化,三明,顺昌,建瓯,江西,广东,湖南,台湾及国外。

梅州《仙口风情录》(2007年版)载:元文宗年间,宁化石壁孟坚公与满房叔公亿公(梁氏65世)传下的部分裔孙,集中一百来人,男女老少一行,以亲房大叔公文生公(梁氏68世)为首,中有刘婆太携亲子祯、福(松冈公)及卢氏第三子祜等,经沿路风雨,长途跋涉,抵达松源堡(松源镇)之青塘一带落居,梅县梁氏认宁化石壁孟坚公为上太始祖。孟坚嫡传五世梁本直生四子,其第四子永贞,官授惠州太守,娶二妻卢氏、刘氏,生七子:祈、祷、佐、佑、祯、福、禄。福(松冈公)、禄(松淵公)为入梅一世祖。松冈,讳福,自宁化石壁迁梅县松口城南里,后迁仙口田心开基。

入垦台湾

播迁台湾。最早出现于台湾岛上的梁姓先民,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延平郡王郑克。麾下任中提督下三领的梁三老。此后,粤、闽梁氏入台及在台湾各地活动的情形,散见于有关文献者,大致有下列几项:康熙六十年,粤籍移民梁元章居住在下淡水(今屏东地区);乾隆十六年,梁登兑捐款兴建麻豆的北极殿斋房;乾隆二十四年,梁尚滨、梁伯章捐置里港天后宫香田;乾隆二十五年,住在台湾县的梁舟元中了举人:乾隆三十九年,梁榖颖自大陆渡海到台湾,卜居于桃园涧堡龟仑枫树坑,第五子梁运寿,迁居新竹县龙潭乡八德村,其后裔繁衍于高雄、屏东等地;乾隆四十三年,梁顺兴住在今屏东县枋寮乡;乾隆年间,福建移民梁某进入今台北县淡水镇的龙山、龙安、龙镇、龙川、龙德五里开垦;嘉庆八年,梁拔居住在今屏东县的内埔乡,捐款修建天枯宫;嘉庆末年,梁万、梁虎二人合垦于今台北县石碇乡的格头村;道光十一年,居住在彰化县的南安移民梁济时,中了举人。播迁台湾人数最多,达700人。人口高居全省的第四十六位。主要彰化、新竹、台南、台北、苗栗、台中、南投等地。

郡望堂号

福建主要是安定郡望。而堂号则很多,名气较大的有:安定堂、仪国堂、梅镜堂、贻燕堂、集贤堂、永敬堂等等。还有有天水堂、河南堂等。

安定堂:梁姓人在得姓以后的发展中,东汉时,居住在安定(今甘肃省平凉西北)在东汉的几十年中是梁姓最为风光的时候。安定堂就是以郡望立堂。

梅镜堂:关于梅镜堂的来历掌故,据传梁克家游学潮州时间,揭阳县令陈彦光(同安人)见梁克家少年英俊,遂以女儿许之。一日女儿晨妆,镜中出梅花影,后花园的梅花也盛开。陈县令大喜,约梁克家游园,并命赋诗。梁克家即吟:“老菊残梧九月霜,谁将先暖入东堂。不因造物于人厚,肯放寒枝特地香。九鼎燮调端有待,百花羞涩敢言香。看来冰玉相辉映,好取龙吟播乐章”。此诗竟为其及第入相之谶,遂题揭阳县府第为“梅镜堂”。台湾的梁氏,不论是河洛,还是客家,绝大多数都属于“梅镜堂”,是宋朝名相粱克家的后裔,详情已如上述。梁克家是宋代福建晋江人。

仪国堂:宋朝时其的右丞相梁克家,风度修整,原则性强,虽近亲、权、幸(权是大官,幸是宠官),也按原则办事,好人赖以保全。后被封为仪国公,因以为堂。

贻燕堂,是永盛梁氏的堂号,原是属安定堂,更名与宋代的理学大师朱熹有关。宋理学大儒朱熹与他的挚友梁汝嘉于宋隆兴元年(1163)到燕山讲学游览时,见这里山川秀美,十分合适读书授教,择燕山而居,设书斋,亲笔题写“贻燕堂”。“贻燕堂”为朱熹亲书题赠,永盛梁氏就将它作为堂号。

祠堂古迹

永盛梁氏宗祠,坐落在仓山氏城门镇梁厝村。元至治二年(1322年),十四世翰林学士梁恩观返乡祭祖、续修家谱时,将“贻燕堂”改建为梁氏宗祠,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693平方米。

南安市翔云梁氏祠堂,位于南安市翔云镇翔云村前山寨东麓山腰。始建于明末,历代重修。一世宗祠又名“象山梁氏宗祠”,占地面积1714平方千米,建筑面积473平方米。

崇仁乡洋塘梁氏宗祠,座落于光泽县崇仁乡洋塘村水西自然村。始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为明代祠堂建筑风格,面积360平方米。

楹联典故

沂渭流源绵世泽;夏阳绩绪播惠长

崇圣教,袭卫户,二十一代簪缨累绶;本山东,开云麓,三百余年俎豆重新”。

——云霄县梁姓开基宗祠“崇本堂”门联

春祀秋尝,遵万古圣贤礼乐;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

——长泰吉美梁姓祖祠联

梅镜光辉宗祖德;东山支派世泽长

——长泰魁柄梁姓宗祠对联

追五世迁居隆兴纪嵗;历四朝构宇永盛宗祠。

——福州永盛梁氏宗祠楹联

朔族分支固始七;开宗发肇天禧三。

——福州永盛梁氏宗祠楹联。朔族分支即梁氏由豫入闽开始分支。固始七:永盛梁氏始祖讳宗,(字有本),系周翰公第七子,由河南光卅固始宦闽。开宗发肇:指宗公由光卅固始宦后,为梁氏开基始祖。天禧三:北宋真宗赵恒年号(1019)。

© 福建两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闽ICP备17021731号-8
推荐浏览器:IE9以上、谷歌浏览器、360极速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