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李姓人口总数约为1亿,其中中国大陆有李姓9207.4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7.19%。人口在中国大陆排名第一位,福建排名第七位。台湾排名第第五位。
渊源
1、源于嬴姓,或姚姓。或出自皋陶之后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理征,或出自周朝道教创始人老子李耳,属于以官职名为氏。
李姓远祖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五帝”时期,高阳氏颛顼出自赢姓,颛顼氏族源于东族,最早活动于今河南东部。到了唐尧时代,颛顼部落已分为八个部落,其中一个为庭坚,首领为皋陶,皋陶为尧帝的大理官,皋陶之子伯益掌管火种驯养兽鸟,协助大禹治水成功,因之,皋陶子孙,一直作大理直至夏朝,子孙始以官名为姓,遂为理姓。因之,李姓根出黄帝,血缘皋陶。
2、出自姬姓。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庆巴南区)称巴子国。公元前316年,秦国灭巴国。一部分巴人留于渝境的成为板楯蛮,而南移到湘西的巴人成为武陵蛮的一部分,迁移到鄂东的称江夏蛮和五水蛮。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公元前303年,巴人李姓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后灭于东晋。这支姬姓李氏的历史有2800年。
3、出自他族改姓。《魏书官氏书》、《通志•氏族略》记载,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北复姓鲜卑氏叱李氏、高护氏,随孝文帝入中原后,改为单姓李姓。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为洛阳李姓。
4、出自皇帝赐姓。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姓,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因立功从唐朝国姓,赐予李姓。
5、少数民族中本有的姓氏。延边朝鲜族常见姓氏有李姓。回、苗、壮、白、瑶等少数民族中也有李姓。
得姓始祖
1、理利贞为得姓始祖。
理征(前1069-前992)时任理官,因执法如山,忤逆昏君商纣王的旨意,招来杀身之祸。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契和氏本是陈国人(今河南淮阳),想逃回娘家,又怕连累娘家人,于是便往豫西方向逃。当逃到“伊侯之墟”(今河南伊河流域)时,母子二人饥渴、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尤其是小利贞,饿得奄奄一息。这一带荒无人烟,幸好发现路旁的树上结有一种叫做“木子”的果实,采下来充饥。就这样,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一是感恩木子救命,二是为了避难改姓,又因理、李同音,所以理利贞改姓李利贞。李利贞被尊为李姓始祖。
2、老子李耳,是李姓的得姓始祖。
入闽迁徙
1、汉武帝时期,当时由于闽越国对汉朝的反叛,受到汉武帝的镇压,并采取了“尽徏其民于江淮间,以虚其地”的政策,并派了大量的军队屯兵戌闽,设立候官都尉等职,当今武夷山市的兴田镇“城村”,夙号“古粤”的,就是汉武帝平定闽越国徙民而遗漏余下的后裔,随后南迁入闽有望族林、李、赵三个大姓,也聚居于此,繁衍至今。
2、三国时期东吴国曾五次出兵入闽屯军,其中不乏李姓军士,但无以考证。
3、晋朝永嘉之乱,于“永嘉二年”(308)中州板荡,衣冠入闽者以八姓,林、黄、陈、郑、占、邱、何、胡为主,中有李姓。
4、唐贞观十一年(637),唐高祖李渊第二十子李元祥被封为闽越江王,入闽节度建州。李元祥生于618年,贞观五年封许王,贞观十一年封闽越江王,他35岁时(662)到永安大湖乡开基。元祥公二世晈公封武阳王,赠司徒,谥日桓,王妃许氏合葬鄂州江夏县。《永安大湖李氏族谱》记载:“闽越江王”35岁时奉旨到永安开基。元祥妃肖氏生七个儿子,长子焯,为永嘉郡王;次子皎,为武阳郡王;三子昕,封任国公;四子皓,封义兴公;五子灵,封广平郡公;六子晃,封钜鹿郡公;七子暹,封威卫郡公。武则天乾纲独断时期,对李姓皇族大肆籍除,黜夺封爵,子孙避难回福建,不敢回老家南安,便躲避到剑州尤溪皇历村(今永安槐南乡皇历村)。
元祥公三世丛公,中宗嗣圣元年(684),嗣封武阳王,载初元年二月武后批准少卿索元礼、来俊臣奏章,黜夺封爵,同年七月初二,丛公与其叔晃公入大狱,晃死,丛流放岭南,至闽南安,载初二年,又遣使杀之,王妃王氏同殉难,葬南安向阳乡八都。
元祥公四世万康公,以父枉死奔温陵依少尹李融家居,改正后受敕申叙,食俸朝请,以子楚珪,赠秘书监,同平事仪,同中书门下三品,夫人王氏赠弘农郡君,万康公生有四子,裔孙官爵显,枝繁叶茂,分迁福建多个地方。今福建的上杭、永定、漳州、平和、南靖、泉州、安溪、南安、莆田、惠安、永春、德化、永泰、福州、福清、平潭、长乐、三明、永安、宁化、南平、尤溪、福安等各地都有李姓旺族在该地发展。
李元祥的第27世孙李君怀,后敕封为五州节度使、南靖王,后葬于南安大盈。李姓在闽者多王苗裔,诸如永安、三明、大田、明溪等地均有望族。主要支脉有:
(1)、李火德脉系:据《李氏族谱》记载,李火德传自李渊第二十子李元祥,自利贞始,李火德为73世孙,火德公所生三子,长曰三一郎,次曰三二郎,三曰三三郎,皆克家善继,善述厥后,子孙蕃衍,诗礼簪缨,代不乏人,若海礼巡检念四,三江推官文通,开封府博明,善王府引礼克修,皆其所出,卓然为李姓荣耀。
(2)、李富公脉系:李富(1085-1162),字子诚,号澹轩,李元祥公弟十八世孙,乐善好施,兴资办学,修筑海堤,兴建妈祖庙,乐善之举,震动朝廷,赐李富捐建之梅峰寺为报恩广孝寺。李富后裔分居莆田、惠安、福清、平潭、永泰、福鼎及广东潮州、海南、台湾等地,每年前往李富墓拜祭者不下万人,其后裔称为“白塘李”。
(3)、孝梓公,孝梓公生于福建永安湖坑,乃火德公八世孙,得江姓勘与先生厚爱,授意于祖祠竣工进火之时,当带一雄鸡,径向南走,鸡鸣为止,即为发祥腾达之地,因而迁居南胜县散坑(即今平和县小溪镇产坑村),晚年又于南郑坑,觅得一穴名曰:真武踏龟蛇,一日夜间,公竟无痛而逝,并得无数蚂蚁运土埋葬,乃至天明,已然成坟,故谓天葬。大明正德年间,漳州府督兵阮大人,围城筑寨,名曰:“候山玉壁”、“李氏祖庙”亦建其中。其后子孙繁衍,称“候山李”、“西山李”。
(4)、李侗脉系:李侗(1093-1163),字愿中,号延平先生。世居南剑州剑浦县崇仁里樟林乡,族谱记载,延平先生侗,楚珪三子尚芬孙支。三七公为延平一世祖,李侗为朱熹理学之师,熹述侗“延平答问”一书行于世,淳祐六年,赐谥号“文靖”,清康熙四十五年,文学臣沈涵上疏,康熙御书赐额“静中气象”。其支脉称“延平李”。
(5)、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安溪湖头李君达裔孙,康熙九年(1670)成进士,康熙十七年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康熙四十年冬拜文渊阁大学士,因御篡《朱子金书》、《周易折中》、《性理精义》深受康熙喜爱,康熙御制祭文、碑文,赐溢号文贞,后人称其为“盛世良相”。其脉人称“湖头李”。
5、唐总章二年(669)为平定闽南“蛮獠啸乱”,陈政率子陈元光和府兵3600人、将校123人入闽镇抚,入闽将士及亲属就地落籍,生息繁衍,据记载当时有:分营将李伯瑶、医士李如刚,校尉李牛,还有队正李彪、李仙客、李宏等,《漳州府志》记载:“李伯瑶者,固始人,随陈元光开漳州,平獠三十六寨,战功推第一”。李伯瑶,据河南固始记载为唐卫国公李靖之孙。宁化武昌、方田、横锁《李氏族谱》:茂郎,唐高宗总章元年(668),以武功著绩,职授参军,初镇守广昌,复调守建州卫,后宦游卜居邵武建宁桂杨乡,转迁黄连(宁化)武昌乡,为汀宁之一世祖。
6、唐光启七年(885),农民起义军黄巢功陷长安,僖宗西入光州,时安徽县人王绪等人聚众起兵,占领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率光州、秦州两州34姓乡民随军南下,攻下汀州、漳州、泉州、福州等地,最终据有全闽。随王审知入闽的李姓将领有李沪、李盈、李晦翁、李仁遇等。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编的《同安地山李氏家谱》记载:“其始光州固始县人也,同闽王王审知入闽,逐县南仁德里地山保,家焉。”罗香林《宁化石壁村考》:唐之末年,有宗室李孟因避乱由长安迁汴梁,继迁福建宁化石壁乡。
7、李泳为越敬王贞子定淮公垲之裔孙,唐末“泳避乱徙家邵武,迢五季时,有讳光远者事闽,官尚书。生子浚,资拜司徒,浚生少保僧护,僧护生太保赓侨家无锡,赓生夔,夔为中大夫右文殿修撰,封卫国公,夔生右丞相特进观文殿大学士,陇西郡开国公赠太传溢忠定纲。”李夔、李纲均宋名臣。
8、《宋史李虚已传》记载:“李虚已,字公受,五世祖盈自光州从王潮徒闽,遂家建安”。
9、唐末迁入闽的还有浙江余姚李姓,该支派出自汉李广之后裔李泌,字长源,为唐德宗时丞相,其房系中有光州刺史李杞,为避朱梁剪灭之祸,于五代时,随王审知到福建,定居于长溪(今称为尤溪),其后裔成为当地望族,后裔中有李秉义,是被送福建江口服役筑堤,于是把家安在江口,后裔子孙繁衍众多。
入垦台湾
顺治十八年(1661)南安人郑成功,收复了台湾岛,开始治台。时追随郑赴台之李姓,可以说是允文允武,人才济济,有李魁奇随郑芝龙守寨于笨港。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有许多李姓人在战斗和开发台湾中作出优异成绩,其中有李民、李景、李茂等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统一了台湾,设立台湾府属福建省,为加大开发膏腴之地,福建省渡送了大量的移民,有关史料记载,泉州移民7849名共101姓前往开基,漳州移民5000多名共98姓。兑山李姓记载渡台已达142名。
郡望堂号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陇西地区。此支李姓,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赵 郡:汉时置郡,治所在邯郸一带(古赵国厦区,都故址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南郊)。此支李氏,为秦司徒李昙四子、开基始祖秦太傅李玑及次子李牧;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晋武帝置,治所在顿丘(今河南省清丰西南)。此支李氏系陇西李氏分支,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孙李忠;
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省定州)一带。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开基始祖为李玑三子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治所在乘乡(今四川省金堂东),东汉移治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北)一带。此支李氏系陇西李氏之分枝,开基始祖为李广之父李尚;
还有,渤海郡、襄城郡、江夏郡、梓潼郡、范阳郡等。
以郡望为堂号:陇西、赵郡、范阳、顿丘、渤海、丹阳、安邑、平凉、姑臧、敦煌、绛郡、武陵、牛山、颖川、常山、平棘、辽东、江夏、广陵、汉中、柳城、略阳、鸡田、武威、高丽、西哉、代北、河南、京兆、南阳、梁国、广汉、梓潼、中山、襄城。
自立堂号:绵远、平棘、衍庆、笃谊、本立、雍穆、培元、善庆、世美、介祉、追远、师俭、敦复、崇礼、如在、敦本、青莲、叙伦、四平、百德、敦睦、三鉴、四平、龙门、五经、思孝等。
祠堂古迹
安溪湖头贤良祠,原名“榕村书屋”,座落于安溪县湖头镇湖二村安溪第三中学内。是李光地(1642-1718)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命其长子李钟伦建造的。坐西朝东,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
稔田李氏大宗祠,座落于上杭稔田乡官田村河谷盆地,四周群山叠翠。为纪念入闽始祖李火德公建造的总宗祠。清道光十六年(1836)始建,历代重修。建筑占地5600平方米。
邵武李纲祠堂,原名李忠定公祠,全称“丞相太师忠定李公祠”,俗称“李公祠”、“李纲祠堂”,座落于邵武市区李纲路。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 始建,奉祀南宋丞相李纲而建。历代重修。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
院前李氏家庙,座落于南安石井镇的院前村。始建年代在明朝年间,历代重建。
汀州李氏家庙,座落于长汀县汀州镇五通街民主巷二号,后门为三官巷。李氏家庙,始建于清朝嘉庆甲子九年(1803)。坐北朝南,壬山丙向,占地面积八百八十平方米,计有三栋九厅三十六房间,砖木结构。
古田杉洋凤林祠,也叫李氏宗祠,座落于古田县杉洋镇西南3公里的凤林山下,占地2500平方米,始建于唐天佑二年(905),后唐天成四年(929)改建善院,曰凤林。立祖祠由入闽四世祖李灞创建。是李氏奉祀入闽始祖李诲的祠堂。
泉州东美李氏家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屡有修葺,原址在刺桐路口,近年因建路迁建于东霞街112号。历代重修,面积约150多平方米。
登美李氏家庙,位于丰泽区丰泽街道东美社区。原称“东尾”村,后改名为“登美”、“东美”村。家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屡有修葺,原址在刺桐路口,近年因建路迁建于东霞街112号。家庙坐北向南,三开间二进,面积约150多平方米。
英山奎兜堂,位于德化县龙浔镇英山村奎兜山。李纂公于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肇基英山,鼎建奎兜祖祠。
沙堤李氏宗祠,位于惠安县小岞镇后内村。原为李氏故宅,约始建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前后。南宋建炎二年(1128)李文会举进士入仕,绍兴十年(1140)扩建为府第。占地面积约74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60平方米。
三元区龙安李氏崇德祠,座落于三明市三元区莘口镇龙泉村龙安,始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清康熙十四年(1675)、1997年两度重修。该祠占地面积75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平方米。
楹联典故
原本陇西神仙祖,派系唐朝帝王孙。
——李姓宗祠通用联
丞相将军府;忠臣孝子门。
——福建上杭县稔田乡官田村 “李氏大宗祠”(火德公总祠)宗联。
犹龙紫气当前现;旋马清风奕世存。
——此联台湾省屏东县内埔李氏宗祠联。上联典出春秋时思想家老子(李聃)。下联典出北宋大臣李沅。
原本陇西神仙祖;派系唐朝帝王孙。
——此联为台湾省台北县淡水镇忠寮里竹围子李氏祖厝联。
自唐入闽陇西派,由宋改堂绍兴年;陇西衍派家声远,凤竹分支世泽长。
——闽南凤竹李氏祠堂。
族谱文献
李姓族谱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还有一些是近现代的,基本上都是私修,而且有初修、续修、再修等版本。修谱的主要目的是“尊祖收族”,并对宗族成员进行“尊尊亲亲之道”的伦理教育,也就是尊敬祖先,加强宗族团结,明确怎样为人处事。族谱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李姓世系(即世代相传的统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迹,一般前有序文、凡例,后记祠堂、祖茔、辈分、族规、家训等。序文介绍李姓起源、分支始祖、本谱编修宗旨等。百家姓李氏家谱之李氏祖训等。李氏家谱种类繁多,数量惊人,据说美国犹他家州谱学会存有115种李姓家族、家谱、家族、家族网,北京图书馆收藏有67种,民间保存者不计其数。福建李姓族谱现存千余部,有《李氏族谱——火德公宗系》上杭火德公宗系编辑委员会修纂。始修于明永乐年间,李崇城作序。1989年编撰为李氏史记,2009年重修再版。不分卷,10个篇幅25个章节,内容有目录、新旧序、凡例、世系篇、宗祠篇、功德篇、文史骗、古今名人篇、编后语等。载入闽始祖李珠宋进官居都督,宋末避乱由山西移汀州宁化石壁村,子元火德移至上杭胜运里丰郎乡。宋宝庆二年(1226)火德率其妻伍氏由石壁村迁居上杭胜远里丰郎村开基。始迁祖火德公,稔田李氏大宗祠著名。名人李光地、李登辉、李光耀、李嘉诚等。泉州《李氏族谱》,明末修纂。明代名人萨琦等人作序,世系分支图始记于十九世李闾,止于林李同宗分派第八世。名人有明代思想家和文学家李贽(1527-1602)等。建阳崇安李裔联合纂修《李氏宗谱》,共21卷21册。唐末,李邺仕闽王审知麾下入闽,子孙广布闽北。名人丞相李纲。《台湾李氏族谱》修撰者无考。内载渊源沿革志、序集有燕楼派,前街之祖来自龙溪东门外李定夫;仙景派李玄理来自漳州龙涓。嗣后子孙移居台北。